咨询电话:0317-7777829
联系我们/ CONTACT US
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0317-7777829
河北航信仪器制造有限公司

邮箱:995831774@qq.com

手机:13303377029

电话:0317-7777829

地址:河北省沧州市献县郭庄镇工业区

常见问题解答

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含量,光度计性能特点

发布时间:2023-01-04 07:30:02 人气:

  摘要:
  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
  考马斯亮兰G250与蛋白质结合,在0-1000ug/ml范围内,于波长595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,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。考马斯亮兰G250与蛋白质结合迅速,结合产物在室温下10分钟内较为稳定,是一种较好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。



分光光度法是指应用分光光度计的分析方法,具有灵敏、准确、快速及选择性好等特点。


通常所测样品溶液浓度下限可达10-6~10-5mol/L,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组分(如肉制品中的亚硫酸盐、糖果中的二氧化硫等)。


试验方法


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


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,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,产生反射、散射、吸收或透射。


若被照射的是均匀溶液,光的散射可以忽略。

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含量,光度计性能特点(图1)


溶液颜色的产生


当一束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,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,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溶液。


透射光或反射光刺激人眼使人感到颜色的存在。


人把自身能感觉到的光定义为可见光。


在可见光区,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,因此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。


透射光与吸收光可组成白光,故称这两种光互为补色光,两种颜色互为补色。


光吸收的本质


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,组成该物质的分子、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“碰撞”;


光子的能量就转移到分子、原子或离子上,是这些粒子由*低能态(基态)跃迁到较高能太(激发态),这个作用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。


被激发的粒子约在10-8s后回到基态,并以热或荧光等形式释放出能量。


分子、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,仅当照射光光子的能量hυ,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,才能发生吸收。


不同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,其基态和激发态能量差也不相同。


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。


吸收曲线


吸收曲线,也称为吸收光谱,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。


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,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(即吸光度);


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,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,绘制的曲线即为吸收曲线。


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,在吸收峰附近的吸光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,但*大吸收波长不变。


若在*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,则灵敏度*高。


因此,吸收曲线是分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依据。


光吸收基本定律


即朗伯-比尔定律:


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的有色溶液时,溶质吸收了光能,光的强度就要减弱。


溶液的浓度越大,通过的液层厚度越大,入射光越强,则光被吸收的越多,光强度的减弱也越显著。


该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各类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,是由实验观察得到的,不仅适用于溶液,也适用于其他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。


A=lg(I/I0)=εbc


A-吸光度;


I0-入射光强度,cd;


I-透射光强度,cd;


ε-吸光系数,L/(mol˙cm);


b-液层厚度(光程长度),cm;


c-有色溶液的浓度,mol/L。


其物理意义为:


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、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,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。


式中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的情况下的一个特征常数,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/L的吸光物质在1cm光程中的吸光度。


ε是吸光物质吸光能力的量度,ε值越大,方法的灵敏度越高。


由实验结果计算ε时,常以被测物质的总浓度代替吸光物质的浓度,实际上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。


在多组分体系中,如果各种吸光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,体系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,即吸光度具有加和性。


透光度T是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,即:


T=I/I0


因此:A=lg(1/T)







事实上,分光光度计的设计试验方法和工作试验方法,允许吸光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,即仪器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。如EppendorfBiophotometer的准确度≤1.0%(1A)。这样多次测试的结果在均值1.0%左右之间变动,都是正常的。另外,还需考虑核酸本身物化性质和溶解核酸的缓冲液的pH值,离子浓度等:在测试时,离子浓度太高,也会导致读数漂移,因此建议使用pH值一定、离子浓度较低的缓冲液,如TE,可大大稳定读数。样品的稀释浓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:由于样品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细小的颗粒,尤其是核酸样品。这些小颗粒的存在干扰测试效果。为了*大程度减少颗粒对测试结果的影响,要求核酸吸光值至少大于0.1A,吸光值*好在0.1-1.5A。在此范围内,颗粒的干扰相对较小,结果稳定。从而意味着样品的浓度不能过低,或者过高(超过光度计的测试范围)。*后是操作因素,如混合要充分,否则吸光值太低,甚至出现负值;混合液不能存在气泡,空白液无悬浮物,否则读数漂移剧烈;必须使用相同的比色杯测试空白液和样品,否则浓度差异太大;换算系数和样品浓度单位选择一致;不能采用窗口磨损的比色杯;样品的体积必须达到比色杯要求的*小体积等多个操作事项。

除了核酸浓度,分光光度计同时显示几个非常重要的比值表示样品的纯度,如A260/A280的比值,用于评估样品的纯度,因为蛋白的吸收峰是280nm。纯净的样品,比值大于1.8(DNA)或者2.0(RNA)。如果比值低于1.8或者2.0,表示存在蛋白质或者酚类物质的影响。A230表示样品中存在一些污染物,如碳水化合物,多肽,苯酚等,较纯净的核酸A260/A230的比值大于2.0。A320检测溶液的混浊度和其他干扰因子。纯样品,A320一般是0。

蛋白质的直接定量(UV法)

这种方法是在280nm波长,直接测试蛋白。选择Warburg公式,光度计可以直接显示出样品的浓度,或者是选择相应的换算方法,将吸光值转换为样品浓度。蛋白质测定过程非常简单,先测试空白液,然后直接测试蛋白质。由于缓冲液中存在一些杂质,一般要消除320nm的“背景”信息,设定此功能“开”。与测试核酸类似,要求A280的吸光值至少大于0.1A,*佳的线性范围在1.0-1.5之间。实验中选择Warburg公式显示样品浓度时,发现读数“漂移”。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。事实上,只要观察A280的吸光值的变化范围不超过1%,表明结果非常稳定。漂移的原因是因为Warburg公式吸光值换算成浓度,乘以一定的系数,只要吸光值有少许改变,浓度就会被放大,从而显得结果很不稳定。蛋白质直接定量方法,适合测试较纯净、成分相对单一的蛋白质。紫外直接定量法相对于比色法来说,速度快,操作简单;但是容易受到平行物质的干扰,如DNA的干扰;另外敏感度低,要求蛋白的浓度较高。

比色法蛋白质定量

蛋白质通常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,比色法测定的基础是蛋白质构成成分:氨基酸(如酪氨酸,丝氨酸)与外加的显色基团或者染料反应,产生有色物质。有色物质的浓度与蛋白质反应的氨基酸数目直接相关,从而反应蛋白质浓度。







标签:

相关推荐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tel:0317-7777829

微信咨询
河北航信仪器制造有限公司
返回顶部
X河北航信仪器制造有限公司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30337702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